文∕丁彥伶
慢性發炎和很多慢性病有關
發炎久不癒,小心變癌症
研究發現,慢性發炎和很多慢性病有關,包括心肌梗塞、腎臟衰竭、阿茲海默症等,現在還發現也和糖尿病有關,甚至也認為是間接造成癌症的元凶。
「啊!我的手好痛啊!」如果局部有紅腫,一定是發炎了,不過,發炎除了引起急性的劇烈疼痛之外,根據醫學研究發現,發炎反應還可能是血管硬化、腎纖維化、肝硬化,甚至是促使肝癌、潰瘍性大腸炎、大腸癌等發生的原因之一。在2004年的《時代雜誌》封面就直接表示,發炎是神秘殺手,與心臟病、癌症、阿滋海默症及其他疾病有驚人的關聯性,因此,千萬不可輕忽身體的發炎反應。
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許宏志說,慢性發炎(Inflammation)的英文字根來自於拉丁文Inflammo,原意是點火燒、點亮的意思,這也形容了它在體內引起的反應。通常來自身體對於有害刺激的複雜生物反應,包括致病原、遭破壞的組織或刺激物等,而引起身體發炎的致病原有3種,可能是細菌、黴菌或病毒。
組織或器官的碰撞、破壞等,也可能引起發炎,例如打籃球被蓋火鍋時手指被壓,發生所謂的「吃蘿蔔乾」,或是扭傷、身體撞到桌腳瘀傷,以及按摩時間太久、太用力等,也可能因局部組織破壞而引起發炎。外來的刺激物質對皮膚的刺激,例如使用辣椒膏、薄荷油、果酸等產品,也會引起局部發炎。
【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83期】